家庭矛盾

昨天傍晚,老婆和大锤在看手机动画片,老妈过来跟大锤说少看手机,老婆以为是在说她(因为她给大锤看),在深夜又唠叨起来了,说以后她和小孩做什么不能管,吃什么不能管,去哪里不能管,因为她是小孩的亲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另外还说了很多极端的话。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现在来看,吵架和叨唠是家庭主流,偶尔平和一下。

以前吵架吵得比较凶,闹到去民政局,不过因为异地,办不了。又凑和着过。

现在我已经不吵了,只是老婆实在过分时才回几句。她做什么,也我不干扰,周末煮饭炒菜问我意见,我都说由她拿主意,带大锤去玩,我也不问去哪里。有事情也顺着她的意。比如,经常说大锤缺钙,于是买了钙冲剂和维D,让叫我多带大锤晒大阳,出去玩就不给大锤帽子。

老婆是喜欢看,不喜欢动手,指挥别人做,而不动手。一个月来,晚上都是我给大锤洗澡,喂奶,白天是老妈带。有问题就说,但不会动手做。怀疑我没喂奶,会隔几天看一下奶粉罐,然后跑去问大锤。大锤现在说话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我解释也不一定被认可。又说老妈炒的菜咸,自己又不煮。说大锤要多喝水,自己也不喂。说大锤每天要300ml奶,自己也不喂。

老婆做事做计划时也犹豫。前几天带大锤去体检,去这前的一天我说要体检,晚上她说大锤咳嗽体检不好,早上又说带去体检。刚说完去这个公园玩,接着又否定,去另一个公园玩。这些倒没什么,选择性忽略一部分即可。

有些事喜欢反复说几遍。去某个地方,买什么菜,等等。

说话喜欢用“这个”、“那个”、“这里”、“那里”指代,不说具体的。有时突然想到什么事就说。有时会忽略主语、宾语,让人猜。猜不对,多次反复后就开始急。 比如某天说“缺火怎么办?”,反复几次才知道是问“五行缺火怎么办”,接着谈到要去改名字。

喜欢按自己思路、想法想事情、做事情。有次去超市买凳子,因为支付宝有活动,我说可以2个人分别付款,这样就能达标一天了,老婆说这样做不行,我说可以。当时还没摸透,后来又说了一次可以,老婆直接把凳子扔在地上,抱着大锤走,我只好自己付款。

喜欢提问题而不想着解决。有些事不说,让别人猜,认为别人本应知道,说是常识,大家都知道不用说。我让老妈带大锤,就是让我们俩个人都去工作,多赚点钱——至于她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我从不过问。但在一起就是会有矛盾。让老妈在家里带小孩,小孩是留守儿童。让她在家带小孩,又说在家带娃与社会脱节。另外我也不想老人看不到孙子,老婆又不愿意回老家,因为老家人生地不熟,村里不比城市,一点小事也会传遍,这也是她坐月子里难受的原因,也是我失策的地方,只是我很久后在吵架时才知道的。

喜欢在看到的现象基础上按自己想法做的假设。大锤有时吃饭不认真,不听话,会说在幼儿图不听话会被老师虐待,又说应该在2岁时送到幼儿园。怀疑没喂够奶粉,就说大锤缺钙,要带去检查微量元素。

凡事喜欢往坏事想,和她讨论让大锤回老家,老婆说有新闻报道,老人在家猝死,小孩饿死。又说新闻说老人独自带小孩去超市,把小孩搞丢。等等。

很多年前,跟她提过,要学记账,回复说记忆力好,每个月花多少都记得,不需要记每一笔。多次后,就不管了。

老妈喜欢拿其它小孩不好的面与大锤比较,如有的小孩3岁还穿尿裤。老婆喜欢拿其它小孩优秀的面与大锤比较,如有的小孩1岁多就可以独立吃饭。

人与人生活习惯、地方习俗不同,观念也不同。老婆一直说她带娃的方法是科学的,老妈的方法是过时的。有时候老妈不是这个意思,但她能敏感地感觉出来。有些事我并没有亲眼见亲耳听,只是从她们两人口中得知。工作时,一直打开微信,就怕老婆发了一条微信又撤回,因为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想到什么事,就发过来。

从去年开始,每个月上缴6千给老婆,2千房租水电,2千买菜钱,还包括充电费、停车费、煤气费等。现在工资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晚发,有时晚半个月,老婆又胡思乱想。即使我如实说了,也不一定会相信。信任已经是很奢侈的事,当然,我也不奢望被信任。

我刻意地忽略矛盾,在日常交谈中,只说些生活小事,如青菜又贵了,明天想吃什么菜。另外就是教大锤说话,陪他玩。老婆的主意、意思,都不反对,如果反复说同一个话,就要注意立刻停止,否则要吵起来了。这样,生活至少表面宁静。

上个月,同学在群里晒新提的车,虽然多年感情不会从物质金钱上区别对待,但心里也还是有些不自然。毕业快十年,现在混到这个样子,工作也不稳定,储蓄也没有,回顾现在的情况,似乎在恶性循环中出不来了。我不知道这种生活后面会怎样,也不敢计划后面的事。现在我存不了钱,也没心思接私活、写技术文章。小孩教育、买房,这些事都不敢想象。

或者是给自己不奋斗找个借口罢了。

2019.6.17 李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