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物苑小游

前几天趁周末没事做,下定决定去民族文物苑看看文物。来南宁工作都快一年了,对这个地方还是不熟悉。最多就去去广西大学和民族大学看看老同学。

偶然的机会,听到P工说有个地方可以看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和文物。上网找了一下,就是民族文物苑。地方挺远的,有说要门票的,有说不要门票的,众口不一。终于趁这个周末去了一趟。

到民生广场下车,走上了民族大道,边走走浏览路边风景、建筑及行人,不觉间来到科技馆,小车多,横幅也多,估计是刚搞完什么比赛或活动。只在外面瞄了几眼,没进去看看,倒是很多大人带着小朋友进去参观。继续前行,经过民族广场,这个广场特色非常鲜明——无论是周边标志还是建筑的风格。不远的拐弯处就是此行目的地:民族文物苑。进门问工作人员,说不要门票,于是大胆进去参观。由于没有人跟我一起,没有照相机,手机照相功能又坏了,因此,如果不写篇文章记叙一下,就没人知道我去过那里了。

里面有壮族的铜鼓、瑶族的竹楼,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鼓楼等等。它们都各具特色。由于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就瞎走。途中遇到一个旅游团,有个导游在介绍,我不禁想起当年在桂林公园游玩时的情形,特别是在独秀峰下听导游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处,印象特别深刻。

在鼓楼那里,遇到一群中学生模样的学生,两三个人带着三两台相机,有一个带着笔记本,不时在上面写些什么。估计是来这里考查,回去写作文。恰好鼓楼里面有两个苗族的姑娘表演蜡染,于是有幸一睹这种传统工艺。 我在大学就听说过风雨桥,这次亲眼见到了,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也算亲自看到了。不过那里的风雨桥是供游人吃饭用的,我上去的时候,看到三两游人坐在桌子旁喝酒,旁边服务员不时来回走动。桥边上的瓦片各处散落着各种牌子的烟头,桥下的水也没有照片上那么清澈。

网上说这个地方很大,其实很小,一下子就走完了。一个人多留在那里也无益,不如回去。

回去途中遇到大阵雨,周身被淋湿了,所幸后来没有感冒,虽然有半年没跑步了,身体还没有脆弱到淋一场雨就感冒的地步。东坡的《定风波》开头便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我徐行的结果是被雨淋湿,而且还是一个人,不像东坡,跟同伴一起,还喝了点酒,后来竟然还出太阳。后来虽然停雨了,还是比较狼狈的。本来还想去人民公园的,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不去也罢。一个大男人,周末到处乱逛,也不怕人家说闲话。 坐车回来,头发干了,衣服也干了。大半天时间也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