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

清明到了,许多人都放了假,有些回老家扫墓。可惜我老家不流行清明节那天扫墓,而是往后一段时日,而且要与族里老一辈商量以决定哪一天。从高中以后,我就没有回去扫墓,也没有真真正正干过农活。等以后失业了,就回农村,做一个农民。

清明时节最著名的莫过于杜牧之那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说到杏花村,过年时我妹妹的男朋友来看他未来的岳父岳母,带了一瓶杏花村。不过我没有机会尝试一番。其实我对酒研究不深,即使喝了也不知道如何品尝。

清明时节还有一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即便那么多年没干农活,那些农活场景却不会忘记,无论是猛烈的太阳底下打稻谷、晒稻谷,还是下雨时候锄田、插秧。小时候跟大人们扫墓时,要翻山越岭,路过别的村庄时,看到他们在插秧,此外,还需要带雨伞。 我挺喜欢那些有着深厚田园气息的诗词。像范成大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据说他还来过桂林,在大学时去玩的时候,看到有一些关于他的事迹,具体在哪个公司却忘了。

辛弃疾关于田园的词也不错,初中时学过的两首: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对于杨万里,我实在很欣赏,他的许多诗我都喜欢,或者是因为他所描写的与我小时候那种生活产生了共鸣的缘故吧。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清代高鼎的《村居》也不错: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记得这首诗是跟表弟学到的。

忙里偷闲,读读诗词,想想里面的意境,又过了大半天,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