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31周周记:“斯达不留”代码架构的问题

这么快就一周了,原来,一晃也可以是一周,还可以是一个月。 南宁最近的天气时热时凉,时而细雨,时而暴雨。把我躁动的心绪浇掉了很多。项目也进行这么久了,该批评的批评,该加班的加班,该学到的也学习了。当这过程是一个难忘的经历——就好像2013年那个无法忘怀的岁月一样。

项目例会上,项目代表说,PM其实不用负责具体的开发。只做技术的统筹,至于具体模块的问题、联调,就分派给具体的负责人。原来,PM可以这样!只怪自己too young。但后来一想,好像哪里不对。别人做PM时,把系统整合、测试的任务分给我,到了我做PM时,还是把系统整合、测试的任务分给我。原来,本质上还是人手的问题。人手不够,PM不得不上。比如,周末队员有事无法加班,而周一又要给版本,怎么办?只好自己去加班了。

在公司的另外一个关于技能的问题。虽说很久以前,公司前辈已经把代码重构,已经把分层思想放到架构里了。但几经人手,加上各种分支维护,构架已经支离破碎了。目前公司似乎还没有想过由专人统一维护——对此疑问曾在部门群里发出来,但主管说,各个方案不同,都有修改,每个方案负责人维护各自的方案代码。架构是一种设计实现思想,是规范。在这点上,我和领导的认知是不同的,以我现在的水平,只能从实实在在的代码去理解。

我不由得想到当年对架构的评价,我评分很低,然后招了各人的围攻,说,我提的问题与架构无关,而是开发人员的执行问题,于是架构给出了10分。后来想想好像说得有道理。对于公司既定的流程执行问题,其实也是与流程无关,有关的是人员的执行。比如,流程规定要先把概要设计写了才能写代码,但实际无法很好做到这一点,因为实施过程中的代码实现,不一定是当初的设计文档里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架构的代码分出了很多个方案,每个项目的人员水平是不同的,毕竟每个人专长不同。像我,对业务代码熟悉度就不够——正如搞业务的人对内核不了解一样。但现在,由于做项目,要在架构里写代码,有很多函数没有注释,后人无法快速了解,即使使用,也可能会出问题。项目初期出现的内存泄漏问题,就是因为有个函数内部申请空间,需要调用者来释放,但却无对应的说明,以至于很久后才定位到问题。这周也遇到一个公共模块的问题。我和其它人找了一天多,无法找到原因,后请教其它熟悉架构的人,2分钟就搞定了。当然,项目人员本身就少,而代码模块那么多,出问题是很正常的(人员使用问题,本身模块遗留的问题),但却无法找到具体的负责人,如上面所说,不是PM上,还有谁?

这周无法参加部门例会,因为开会时,我正在独自一个人在外场数车牌,看看有没有漏的。而同来的测试人员要去找新的测试点,因为公司快搬家了。

昨天依然加班,另外2个同部门的同事在加班赶工加一个项目。而我这个项目只剩下一个人加班。下午去万达和覃博士、韦行长、南宁的各老总、行长会面,吃了个饭,聊了个天,玩了几局游戏,归家已是三更。

李迟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