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迟当官记6:项目

项目 5月底还是6月初,公司决定做一个新平台,通过渠道买了台湾一家公司的demo板。领导L交待我们说直接抄这块板子。当时流行的人才培训制度是人人都要做项目经理,因此,就任命我做项目经理。但我本身对项目流程了解不多,技术也不够,我直接说我不太行,于是,领导又任命代理主管做统筹全局,安排项目进度的事。后来代理主管直接拿以前的project工程给我,让我写项目时间表,很多事又不参与,基本上与做代理主管的形式一样。可惜,我经验不多,后来这个项目做得不成样子,我也放之任之了。

阅读全文>>

李迟当官记4:制度

制度会议公司的会议还是很多的,但我觉得有很多时间就浪费在会议上。 每周一次的主管例会自不必说,真实,代理主管要求每周一次部门例会,我觉得,总共才4个人,加上代理主管才5个人,这种形式上的部门例会不开也罢,但代理主管坚持自己的看法,我也只好执行了。

阅读全文>>

李迟当官记3:日常

日常 一个只有4个人的部门,无论怎样,往“部门”说有点过了,我更愿意称为“组”,而事实上其它部门也是如此称呼我们部门的。我名义上一直是“副组长”,但干的活,大部分是“组长”,除了员工的薪资和加补休审核,还是有一些其它的权力的。起初,领导L安排另一个部门的主管做代理主管。我不清楚“代理”一词表示什么意见,反正我的代理主管只管开例会,而且强调要每周都会。技术上的事情帮不了忙,只懂质问我们:其它公司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 因此,我成为事实的当头人。

阅读全文>>

李迟当官记2:彷徨

彷徨 “彷徨”,意思是“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这的确很能形容初期的我。初次接手,实在有太多的不适应——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部门其它人员的沟通,某些技术壁垒的了解。由于以前从没有过类似的工作经验,我完全是瞎搞,以至于后来大领导在某些小会议之后要求我主动加班,多看点管理的书,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阅读全文>>

李迟当官记1:意外

意外 4月底左右,某天,部门主管实然发消息给我,说下周他就辞职了。我当时以为是下周“提出辞职”,但结果是真的“辞职”了。我没想到会是我当“副组长”,也没想到这样一声不响,更没想到这是一个坑。

阅读全文>>

李迟当官记0:前言

李迟按:这是关于我做了一小段时间领导的系列文章,在这个系列文章中,我想写一段岁月、一些事情。在写的时候,我是站在回忆者的角度的。这些文字,本来想写得好一些的,但随意而至,不想再过多修改,因此作罢了。 我从小就怕在众人前讲话,学生年代上讲台——无论是背课本还是讲故事,都是硬头皮上的。这也注定我不会成为风流人物,而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阅读全文>>

南宁校友小聚:记2014年9月20日三院校友聚餐

[本报讯] 金秋九月,秋风飒爽,南宁喜迎两会一节。值此佳时,在邕工作的桂电三院一专业几位校友在韦主任、黄行长建议和带领下,携同夫人,来到了青秀区某火锅城聚会。到场的校友有102班的韦主任及女友,黄行长及女友,党经理及夫人小孩,李工。此外,还有101班的黄经理及女友。唐行长因故未能出席,而张部长则在聚餐后到达。

阅读全文>>

周五记:又见检讨

上周五,下午正在搞一个自己也不熟悉的东西,有同事发消息来问一个串口功能上的接口函数,问我出错是什么原因,只给我看代码实现,其它什么也没说。我直接回他叫他测试一下看看有什么错误信息。后来一查,发现这个接口函数没有调试通过,我另外实现了同样功能的函数。但他没去调试,然后质问我为什么把没调试通过的函数也写在那里,还修改bug列表说因为底层函数没调试通过造成的,我当然不服,于是就在吵起来了(在企业QQ上),他还把聊天截图发到了项目讨论组里。

阅读全文>>

又是一年中秋时——记我的2014年中秋

今年中秋节,恰是周一,不知假日办的官员们是如何想的,直接和周末2天一起放。八月十六又要上班。所以不打算回家了。 其实回家也没什么感觉,长大后,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种逢年过节的喜庆感和欢乐感了,只觉得哪一天都一样——只要自己过得好,就是好日子。

阅读全文>>

淘表记:下

那天正在调试一个bug,写着测试代码,前台MM拿了张邮局的通知单给我说有我包裹,要去邮局拿。中午等不及吃粉,就去了那家邮局(其实我纳闷,公司旁边就有一个邮局,为什么要发到另外一家远一点的邮局),大约半小时路程,到了,由于是中午,邮局很冷清,只有一位女同志在忙活着收拾东西。在通知单写身份证、身份证机关,签名,交给工作人员手上,过一会,就拿到箱子了。在期间无聊就四顾了一下,这里已经开始推销月饼邮寄服务了。由于不放心,当场借了把剪刀拆箱,有几个充满空气的袋子,手表盒子外包了几层纸,拆来看,东西是对的,也没坏。箱子外没多余的个人信息,就扔了。

阅读全文>>

淘表记:上

自从去年买了个表,深深地被表吸引了。今年4月份去日本,一来预算不多,二来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当时没出手,后面经常去海淘网站和手表网站上解解毒。 网上有人说,一个男人一生中要2块表,也有人说是要3块表,理由我也不太懂。其实我想买表的原因比较简单,原来的那个手表看起来不太正式,有些时候撑不起场面,另外一个原因,也算是送给自己的礼物。因为今年刚刚过完最后一个青年(公司的福利,青年可以在青年节放半天假),明年就不再属于青年了。

阅读全文>>

换公交卡记

南宁市7月底就不给公交卡充值了,年底就不给用了。去年开始推行市民卡,看来全面替换是势在必行了。虽然我只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不是南宁的市民,但怎么说我一周有五天时间是给公共交通部门做贡献的。所以,办卡也是必然的。

阅读全文>>

又又办了张信用卡

前言: 我在又办了一张信用卡这篇文章最后提到,希望自己的手机不会丢,但可惜,使用了半年时间,还是丢了。

最近我又办了张信用卡,主要是去信用卡论坛上中毒了,被论坛上那帮卡神深深地传染了。

其实我手头上已经有2张信用卡了,双币卡主要是为了海淘或境外消费。而最近又看上了白金卡,对我来说,白金卡的那些权益,我其实也用不上多少,像机场VIP,一年也坐不了多少次飞机,而且也不会没事飞来飞去,根本用不着。而像golf,肯定不是我们这类人的生活圈子。而高昂的年费,对于高品质生活的人来说,肯定不是问题,但我要考虑。经过思想斗争,还是决定搞张来充充门面,于是做调研,发现有几款白金卡是可以免年费的。一款是中信的i白金,另一款是建行的全球支付。本来想申请建行的,但网上填写资料太多太细,像住宅固定电话和父母的单位信息,都要填写,我想过作假,但又担心打电话征信。于是试试中信的网上申请。

7月30号晚上,在中信官网上填写资料(填写的项较少,也简单,连固话也可以不写),第二天就收到短信通知在审核中。8月1号审核通过,通知去柜台面签。本来想当天去的(公司附近正好有网点),但考虑自己的衣着,就不去了,估计穿双破烂的拖鞋不给进门。第二天正好周末,于是刮了胡子,穿双好鞋,背个包就去网点面签。过程也简单,进门说明事由,保安同志(同时也是大堂经理身份)拿了张表给我填写,抄了一段话,签名写日期,拿号排队。柜台MM问了简单问题:公司名称、地址、电话等。然后就说卡会快递到公司,大概需要多少天(没吃早餐,又隔着窗,听不太清楚)。

过了4天,8月6号早上,收到信用卡,而卡面上的“白金信用卡”几个字,的确能充充门面了。

至此,手上一共有3张卡了。对于如何合理使用这几张卡,还要好好研究一下才行。

搬家记

从去年就开始唠叨要搬个新的地方,原因是上班中途遥远,坐车要1个小时。经过几个周末的找房子,终于找到一个地方,于是急忙搬了。 那天看了房子,决定要,就交订金,但身上带的钱不够多,房东说那点钱最多可以顶5~6天,因此就快点搬家。上家房东好说话,提前4~5天告知就搬走了。这次经历,见识了专门出租房的行业,要签合同,合同上还说要住满一年,按时交水电费,还有卫生费、公共电费、电车充电费,等等一大堆东西。总算下来,费用比上家大概少了100元左右。

阅读全文>>

遇偷记

自有记忆以来,被偷的东西不多。第一次比较严重的是高中时候周末去跑步,把钱包放到操场旁边的树上,当时四周也没人,以为没人看到很安全,结果被偷了。那次身份证也被偷了。

阅读全文>>

相约绿城,见证友谊

注:5月份,初中同学高手来南宁出差,与之吃晚餐。以新闻形式记录之。文形于5月份,初发表于校友群里。
相约绿城,见证友谊 [本报讯]

昨天,南宁市高新区软件开发管理处李主任和中铁三十六局柳州分局高局长在绿城中山路一家饭店见面。多年不见的同窗好友亲切地拉起了家常,大家共同回忆了当年在岑溪六中的美好岁月,特别是爬墙到大门旁边吃螺丝粉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双方对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展开讨论,就南宁、柳州房价、楼市拐点等问题交换意见。饭后两人争夺请客权,最终高局长抢到买单机会。为响应中央八项规定,带出好作风,做出清廉表率,两人共消费人民币126.85。随后,各自回家,共同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大道上。 (编辑:徐木枫 校对:柳其鸣 实习记者:李迟)

2014年上半年工作随记

眨眼又过了半年。

去年当了一个小部门的副组长,连我,一共4个人,事情比以往多了,加班也多了。今年部门被合并了,事情更多了。从前又做管理,又做技术,很累,曾经一个时间,我心里一直在纠结离开或不离开——在付出和报酬不成比例情况下,一直在纠结,但却没有下定决心。于是,时间又过去半年了。

现在我做回小弟了,有些事不应该管了,就可以当不看见了。其实我还是挺热心的,为了帮同事编译一个库,可以拿电脑回家搞到半夜,也愿意将自己的心得分享出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帮就帮。但渐渐地,我发现性质变了。主要是我的个人原因。

3月份,公司涨了一次工资,但自己认为不合适,于是提出了期望水平——这是我来公司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第一次个人提出薪资期望,因为我一直以为只要好好干,领导就会看到,工资就会提升,但我错了。酒再香,也怕巷子深,也要打广告,你不说,别人是不知道的——不要指望别人主动看到你。后来发现有些应届的同志薪水都快赶上我了(这因为特殊的原因,我用了些技巧,套到了),我心里更不爽了。

另外一点不爽的是某些做法。去年领导一直强调要招精兵,基于这个指示,我所在部门一直招不进人(是的,因为人少事多,我降低了要求,但过不了领导那一关,所以是“招不进人”,而不是“招不来人”)。现在,大部分部门调整了,加上有些老员工渐渐离去,急需血液,于是招的精兵就不再精了。上半年后期,公司一直强调知识体系,说白了,就是教某些人不懂的东西,业务方面的不用说,但连基本的知识也不具备,还要培训。我来的时候没见人培训我,现在变成我去培训别人了。事情也太容易了,这样长久下去,新人会变得很依赖,不能独自干活。

部门领导安排我做嵌入式linux的培训,除了收集和讲解几年前已经很熟悉的东西外,高级的不能讲(新同志听不懂)。在此过程,除了花费时间完成任务,我也学不到新知识。

公司对项目管理加大了力度,不过,还是处于比较混乱状态。某些部门的人不懂技术,也不懂分解,就直接生成了时间表、计划书。为了跟上时代,我也偷偷地借了项目管理的书来学习一下,感觉还是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的。

部门依次来了几个新人,有一个新员工,因为不是我面试的,对于入职这一关不太清楚,反正他就入职了,部门领导安排我带新人,教新人。不过,我一开始问几个问题就知道水平了。结果证实我了我的判断,一个月后离开了。后面又来了一个要我带的新员工,我参与了面试,不过,有一个地方我不太满意的,我问他编译过什么开源项目,怎么编译(经典的“三步曲”),他直接回我“不是大问题”。我问这个简单的问题是因为公司现有的很多新员工是不懂的,我要了解这个同志的实际操作水平。但他的回答我不满意,如果实际做过,直接回答做过的东西就行了,不能说那些太虚的东西。正因为此(其实还有薪资水平有原因),后面安排任务时,除了和业务有关的以外,也不做太详细的讲解了,让他自己去做,反正“不是大问题”。

这半年大部分时间,我坚持“不主动,不拒绝,不承担,不负责,不加班”的原则。

“不主动”,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些事,不是我该干的,我不会去想,不能太热心肠。我不会主动去帮助一个薪资水平比我多三成的人解决属于他负责的问题的。以前我的态度是我干多少活,应该拿到多少工资。现在的态度是给多少工资,干多少活。

“不拒绝”,人在公司,身不由己,领导安排的事肯定要做,难一点的,就说明难处,延长期限。

“不承担”,有些事本身不是我搞出来,硬要我背,肯定不干,如果有些影响很大的事情推到我身上来,这显示得我太重要了,重要到可以影响到公司(某个事情的确有推到我头上的意思,但领导一开口,我就拒绝承认)。

“不负责”,有些任务按模块划分,是我负责的的模块,做好就行了,其它的不管,管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了。

“不加班”,能不加班的坚持不加班,加班又没加班费。

坚持了这些原则后,感觉睡觉安稳了,也不用想太多的事了。

说实话,这半年来,感觉自己一直在忙,但好像没学到什么新知识,没什么进步。